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2020年度师德标兵-李大好

作者: 时间:2024-06-06 点击数:

李大好,男,1972年8月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教师,主讲《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法规》及《概论》等课程。先后获得“校优秀班主任”“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微课比赛校级三等奖”“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奖励;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多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其中一篇被为省级三等奖;担任班主任的社工141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一、用爱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李大好老师长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很多社工专业的孩子来自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影响他们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李老师通过为他们购买车票、充话费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凡遇到校园内的募捐,他都慷慨解囊。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学生因癫痫发作突然昏倒,为防止该学生在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咬到自己舌头而出现意外,在紧急情况下李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用手伸入学生的口中顶住其上下牙齿,最后学生安全脱离了危险。

二、用同理心链接家校

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家庭的幸福。孩子升入大学之后,很多家长想多了解孩子情况,和孩子多交流,却缺乏沟通的渠道,结果导致家长陷入焦虑之中;或是沟通方法不当,亲子关系受到影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20级的学生开学时,家长们没能进入学校,想到家长们的担忧,作为一位中学生家长的李老师感同身受。为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他及时建立了班级家校联系群,随时在群里发布学生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家长们关心的各种问题,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对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李老师用社工的专业方法指导家长用优势视角来看待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家庭中的矛盾,融合家庭紧张关系,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三、用助人自助理念助力学生学业成长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李大好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这一理念,更在班级管理、学生考研、毕业论文撰写等推动学生自我成长中运用这一理念。

“老师,班级开展活动,同学们都不积极参加”这是李老师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长在大一开学不久之后对他抱怨的话。其时,班级里大部分同学对社工专业的认同感较低,很多人都想着转专业;没有竞选上班干的同学心里也有一些不服气。为改变这种涣散状况,增强班级凝聚力,李老师一方面引导班干部改变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了解本专业情况。“如果你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魅力,那就用润物无声的关怀去打动每一位同学”这是李老师要求班干牢记的一句话,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彼此关爱以及自主、参与等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使得这个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各项班级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鼓励同学们早早树立考研目标学校,建立了“研路同行”考研交流群,并在群里提供学校选择、专业资源搜集、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往届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们的联系方式。立志考研的同学在群里结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形成了你追我赶得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投身公益实践,支持学生成立“微心益”社会服务社,用微小的力量推动公益发展;带领成立“耦耕读书会”,定期学习和讨论学术专著,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毕业时这个班级的考研通过率达到近40%,多位同学考上浙大、南开等985高校研究生,并被评委省级优秀班集体。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过程中,严格要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他的指导下,多为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论文,其中一篇被评为省级三等奖。

四、用责任心勇对挑战(实验室建设、大走访入户调查)

主持大型的社会调查和参与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现出李大好老师勇于面对挑战和强烈的责任心。

为践行“学以致用”的学理念,学院于2017年5月承接了江宁区科苑社区“大走访”入户调查任务。科苑社区有常住居民40000余人,流动人口20000余人,商户及住户近20000户,管辖范围广,人口构成情况复杂。组织全院三个年级近300位同学对20000户进行全方位入户调查,不仅涉及到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后期数据处理、调查的组织工作,安全风险也是相当严峻的问题。针对这一挑战,为了保证顺利完成任务,李大好老师不仅进行了严密的小组分工,要求每组组长调查期间每隔一个小时在QQ群里汇报安全问题,还对因身体或心理问题不适合调查的学生进行劝退。有一位患有精神疾患且有攻击性的学生坚持要参与调查,李老师专门到他的宿舍用了近一上午的时间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最终成功劝服。经过两天的紧张调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大走访活动圆满完成。

2019年,学院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作,李大好老师主动参与并承担了实验室基础改造及实验设备接收等工作。李老师克服家住得远以及经验不足等困难,主动学习,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在实验设备接收过程中,他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动手搬运设备,保障了实验室顺利建成并通过验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南京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 邮编:2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