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2020年度师德标兵-葛晓霞

作者: 时间:2024-06-06 点击数:

葛晓霞老师秉承“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职业追求,以对职业和学生的满腔热忱,默默耕耘三尺讲台30余年,助力学生成长和学科专业发展。

一、潜心教书育人,引领学生成长

作为“汽轮机原理”课程的资深主讲教授和学校首开“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课程的建设者,葛晓霞老师一直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担当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终身学习、钻研业务、奉献拼搏的表率。她主动关心时事,自觉开展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政治和人文素养;她热忱于学习研究,保持业务水平迭代更新;她紧跟时代发展,了解新一代的大学生,保证教育教学方法的新鲜度和契合度。在她的课程中,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学科前沿、技术进展、装备及系统现状,而且能领略到专业发展的精彩、行业发展的态势,体悟到社会环境、工程伦理、学术道德、个人担当。在她的课后辅导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耐心细致、诲人不倦,也能一起聊起“提桶进厂”“川建国”“内卷”“凡尔赛文学”等等网络热词。

在热能动力工程这个既古老又新兴的领域中,她围绕能源转换原理与技术、发电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等专业教学目标,坚持价值引领,将自己对中国贡献、大国智造、中国担当、中国与世界、家庭与社会、个人与民族的思考与感悟转化为教学素材、课外调研、拓展学习等教学活动显性和隐性的要素、主题,融入课程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在她的指导中既可以了解到《天工开物》对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影响,也能了解到我国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制造、系统优化等领域最新的发展,还能被我们学校和杰出校友对发电行业的贡献所感动。

二、投身科技创新,助力学生成才

葛晓霞老师高度重视大学期间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学术能力、学术道德、专业能力、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直坚持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成果积极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葛老师从未中断过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的指导。她精心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强化过程辅导,促进同学开展自主研学活动、收获研究成果,让团队成员体验过程、感悟进步与成功。例如她指导的“智慧发电框架下火力发电设备及系统优化技术研究”大创课题组,不仅动用个人资源联系相关科技公司,安排学生到公司智慧电厂研发部门见习,参与公司项目的开发调试工作;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团队同学多次到会展中心、东南大学等地参加专业会展、专业论坛、前沿技术等研讨活动,带领同学到周边发电厂、控制与制造企业调研发电机组及系统性能分析、故障诊断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需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她先后指导同学获得并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完成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3项,指导学生先后在专业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

葛老师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与毕业设计工作结合,开展不间断辅导,促进学生持续成长。同学参加她指导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能获得悉心指导,还有机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专业前沿讲座、相关单位实际课题研究,丰富的学习体验与实践活动,也促成同学取得优秀成果。近年来,她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得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多项。

三、做好良师益友,助推学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中说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葛晓霞老师正是学生“好老师”的践行者。她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关心同学,还成为同学后续发展的知心人、引路人、扶持者。她的学生中不乏因她的关心和指导而突破困境,放飞梦想的。如她曾经指导过一位因家庭困难,学习信心不足,成绩班级排名极不理想的同学。在其悉心指导下,该同学重拾信心,不仅毕业设计成绩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而且入职了心仪的企业和岗位。在她指导的同学中,多次出现考取研究生后,在就业和深造之间纠结,主动联系她商量的情况。她每次都高度重视,都专门安排时间跟同学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商讨,充分分析其个人特长和不同的发展可能,帮助他们放长眼光做出理性选择。这些同学也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他专业发展的朋友,其中有不少同学还成为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课外助研和导师。他们的加入也极其有效地激励了在校同学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葛晓霞老师一直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从教生源最大的收获。在同学有志考研时,她会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其感兴趣领域的导师,并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中积累的人脉资源,尽可能安排同学参与相关导师的学术会议、项目研究,主动向导师推荐自己的学生。近年来,经她推荐进入一流高校读研的学生就有10多名。对于毕业后离校的学生,她同样热情关心帮助,每年都要为他们完成一些论文撰写指导、技术创新协助、技术难题研讨、生活困难解决等等义务工作。

四、坚持岗位奉献,推进专业建设

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位普通的一线教师,葛晓霞老师虽然没有引人注目的光环,但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第一批建设者,专业的发展饱含了她默默的耕耘奉献和青春年华的付出。专业所有学生都使用过的“火电厂生产过程CAI软件”、实验室里的汽轮机振动实验台、动力设备安装与检修实训基地、《电厂汽轮机习题集》、《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等等都承载着她的荣光;“电厂汽轮机”省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的建成无不代表她的成功;及时契合技术发展需求,在同类高校率先开设“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课程,代表了她与时俱进的拼搏;学院首个省级大学生省级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指导一批批在校学生取得创新成果、辅助一届届毕业生不断发展,都是她对专业发展无私奉献的成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南京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 邮编:211167